2024-11-01
航空发动机技术,尤其是涡轮叶片,是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代表了国家的科技实力。高温、高压等极端工作条件要求叶片材料和制造工艺的极致提升,这既是技术难题,也是竞争焦点。涡轮叶片制造工艺的复杂和精密,从压芯、烧结到X光检查,每一步都精细入微,体现了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垄断地位。
在半导体制造设备方面,特别是直线电机及光刻机等核心技术,我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发达国家为了阻止我国在半导体领域的进展,严格限制高精尖设备的出口。为解决这一难题,国家加大了对半导体制造设备的研发投入,包括光刻机、刻蚀机、薄膜设备、测试设备等,其加工精度可达亚微米级甚至是纳米级。
主要包括: (1) 英法和苏联缔结 5 ~ 10 年的盟约彼此承担义务,一旦欧洲发生针对该三国中任何一国的战争时,立即互相给予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一切可能的援助; (2) 三方约定,在发生针对分布于波罗的海与黑海之间同苏联接壤的东欧国家的侵略时,也要给予这些国家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一切可能的援助。
互联网世界第一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多年中,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强国,在整个改革开放中遭到了许多外国科技的垄断。中国互联网是从1994年诞生到现在,经历了三次大浪潮,现在的中国已经进入网络时代。近几年也遭受了美国对5G网络的阻挠及打压,中国具有世界上最安全的网络防御系统。
德国天然气进口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俄罗斯。德国是俄罗斯天然气的重要客户之一。俄罗斯通过多个管道向德国输送天然气,这一供应来源对德国来说十分重要。挪威。挪威是德国的另一个主要天然气供应国。德国从挪威进口大量的天然气,主要是通过挪威的天然气管道网络来实现。
德国的天然气供应来源在历史上有所变化。在默克尔总理任内,尤其是未发生俄乌冲突之时,俄罗斯曾是德国天然气的主要进口伙伴。然而,随着局势的转变,当前德国的天然气供应格局发生了显著调整。现在,美国和欧洲其他国家成为了德国天然气的重要来源。
德国天然气进口来源主要是俄罗斯,其次是挪威、荷兰,主要来源于临近国家,来源多元化较明显,其中俄罗斯的比重最大。
德国的能源供应主要是依赖俄罗斯,只有极少数是依赖中东和美国,而且大多数时候都是依赖俄罗斯的。就目前德国的能源进口结构图来看,整个国家每年从各大能源产地进口的数量来看。
严格意义上讲,不仅德国需要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对俄罗斯存在一定的天然气依赖。我们要知道俄罗斯是全球范围内数一数二的能源出口国,因为欧洲国家基本上不具备生产石油和天然气的能力,所以相关国家必须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和石油。
基本上大部分欧洲国家,根本离不开天然气资源,像德国、波兰、匈牙利等。第资源现状 目前在欧洲各个国家中,德国大约一半的天然气从俄罗斯进口,法国四分之一的天然气供应来自俄罗斯。还有意大利,同样对俄罗斯天然气高度依赖。另外英国一半天然气,主要从挪威和卡塔尔进口。
1、中国软件财务及管理软件与国外成熟套装软件供应商得竞争在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已经非常大激烈,ERP软件的选型非常重要,国外软件巨头以SAP(德国)ORACLE(美国)为代表。中国软件企业以用友和金蝶为代表。以下仅为企业集团进行ERP选型时用全盘考虑问题。
2、电网ERP是指电力企业使用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规划)系统来管理和运营电力网的工作。ERP系统是一种集成的管理软件,通过整合企业各个部门的核心业务流程和信息,协调和优化资源的使用,实现企业的高效运作和良好管理。
3、鼎捷(原名鼎新)是台湾著名的ERP公司,近年来与神州数码合作,逐步在大陆市场拓展,尤其在电力、金融等领域表现出色,其制造部分具有优势。双方携手在多个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进业务发展。
4、大型企业上市公司一般用的比较多的ERP软件有:SAP、甲骨文等 SAP :世界500强中60%的公司在用,功能强大,工具做的很到位,不支持二次开发。价格-百万至千万。
1、卡塔尔和德国签订供气协议,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德国的能源危机,但是从根本上解决不了问题。因为整个欧洲地区的能源危机是比较严峻的,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我们遇到能源危机,还意识不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德国拿下首个卡塔尔天然气长期合约,德国和卡塔尔成功签约了这15年的供气协议。这个消息引起大家的关注度是非常高的,很多人看到德国和卡塔尔签约成功之后,有一个疑问就是是不是这意味着欧洲能源危机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呢?欧洲今年爆发的能源危机是非常严重的,而且这份供气协议是在2026年正式执行。
3、如今卡塔尔和德国签署了协议,但是给德国天然气的供给远不如同中国那么顺畅。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由于卡塔尔之前并未深入涉足欧洲市场,导致卡塔尔要给德国能源,就得先加大自己的产能,毕竟客户多了,哪头都得顾上。
1、还有议员表示,欧积电项目作为“对未来的不确定赌注”,是“芯片行业的堕落”,对创新和就业的推动,远不如电动汽车产业链下游(其言外之意是美国人又没对德国断供芯片)。
2、台积电努力的方向,就是争取汽车“双智”芯片的代工。以前这一部分流片订单,台积电都是看不上的,体现在报价过高、排期滞后、提前100%付款要求。自从消费电子走低之后,台积电就不得不主动出来接活,包括推出7nm汽车实现平台(车机、自动驾驶芯片)的代工流程。 危机再临的预期 尽管如此,台积电仍以先进制程为主。
3、始作俑者特斯拉,主动终结Mobileye自动驾驶芯片供货之后,又与英伟达分手,自此一直采用自研芯片(代工方为三星和台积电)。 主流和非主流 现在的市场上,只要是2021和2022年上市的、20万元以上的中国品牌车型,座舱芯片齐刷刷都是8155(准确地说是高通的SA8155P)。2023年高通在智能座舱芯片的市占率高达90%。
4、中企(华为海思、寒武纪、地平线等)在先进制程的芯片设计上有突破,但一个是代工绕不过去,必须用台积电或者三星,又落入了美国的钳制的范围。另一个是EDA软件(用于芯片设计),目前国内华大九天拥有16nm制程。如果到7nm就必须与制造厂商深度融合,这又回到上一个问题。
5、提到芯片,人们率先想到的是英特尔、三星和高通。在面向未来半导体行业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的则是台积电、英伟达和ARM,这三家分别是中国台湾、美国和英国的企业。ARM在2016年被孙正义旗下的软银集团以当时高达40%以上的溢价收购,变成一家由日本企业控股的公司。
6、除了积极响应美国芯片法案,此前,英特尔也曾宣布投资800亿欧元,在欧洲各地建立先进的半导体工厂和研究设施。2 台积电也在推进德国德累斯顿10亿欧元的半导体工厂项目。2 彭博社报道称,德国政府计划向台积电提供50亿欧元支持其建造新厂,而英特尔也将为其德国生产基地获得德政府100亿欧元的补贴。